問: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哪些表現?輕重癥如何區分?
答: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,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潛伏期1~14天,多為3~7天。以發熱、干咳、乏力為主要表現。少數患者伴有鼻塞、流涕、咽痛、肌痛和腹瀉等癥狀。重癥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和/或低氧血癥,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、膿毒癥休克、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。值得注意的是重型、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,甚至無明顯發熱。
部分兒童及新生兒病例癥狀可不典型,表現為嘔吐、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或僅表現為精神弱、呼吸急促。
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,多數患者預后良好,少數患者病情危重。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預后較差?;加?a title="醫學百科:新型冠狀病毒肺炎" href="/xinxingguanzhuangbingdufeiyan_163687/index.html" rel="summary">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孕產婦臨床過程與同齡患者相近。兒童病例癥狀相對較輕。
輕型:
普通型:
重型:
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條:
1.出現氣促,RR≥30次/分;
2.靜息狀態下,指氧飽和度≤93%;
3.動脈血氧分壓(PaO2)/吸氧濃度(FiO2)≤300mmHg(1mmHg=0.133kPa)。
高海拔(海拔超過1000米)地區應根據以下公式對PaO2/FiO2進行校正:PaO2/FiO2×[大氣壓(mmHg)/760]。
肺部影像學顯示24~48小時內病灶明顯進展>50%者按重型管理。
兒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條:
1.出現氣促(<2月齡,RR≥60次/分;2~12月齡,RR≥50次/分;1~5歲,RR≥40次/分;>5歲,RR≥30次/分),除外發熱和哭鬧的影響;
2.靜息狀態下,指氧飽和度≤92%;
3.輔助呼吸(呻吟、鼻翼扇動、三凹征),發紺,間歇性呼吸暫停;
5.拒食或喂養困難,有脫水征。
危重型:
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:
2.出現休克;
新型冠狀病毒肺炎(簡稱新冠肺炎,又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)(COVID-19,曾用名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,NCP)是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致的肺炎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被納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》規定的乙類傳染病,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、控制措施[1][2][3]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導致肺臟、脾臟、肺門淋巴結、骨髓、心臟、血管、肝臟、膽囊、腎臟、腦組織、部分神經元、腎上腺、食管、胃和腸管黏膜上皮等多組織病變。
2019年12月以來,湖北省武漢市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,隨著疫情的蔓延,我國其他地區及境外多個國家也相繼發現了此類病例。通過采取一系列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措施,我國境內疫情上升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,大多數省份疫情緩解,但境外的發病人數呈上升態勢。
詳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條。